日常生活中,人们越来越依赖电池的应用,无论是照明用的手电筒,还是手表、收音机、无线电话、计算机,电池几经深入到生活中每一个角落。进入21世纪,我国几经成为世界上头号电池生产和消费大国。1998年世界干电池总产量约300亿只,其中锰和碱锰干电池占72%,其余为镍镉电池及少量其他品种。而同年我国电池生产量达140亿只。1999年的产量基本与1998年持平,人均消耗3.8只。如果按每只电池质量为23g(5号碱锰电池的平均质量)计算,我国每年仅电池垃圾就达到31万吨以上。通常,电池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,当其未经妥善处置而进入环境后,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制成威胁。同时,废电池又含有大量可再生资源,极有回收利用。
电池的种类繁多,主要有锌二氧化锰酸性电池(锌-锰酸性电池)、锌二氧化锰碱性电池(锌-锰碱性电池)、镍镉充电电池、铅酸蓄电池、锂电池、氧化电池、氧化银电池、锌-空气纽扣电池等。不同种类的废电池其组成及含量差别很大,因此各类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不同。在我国应该通过两种途径对废电池的危害加以控制。首先从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,大力推行无害化电池的研制与生产,如无碱性电池、mh-ni电池、锂电池;根据水污染谁负责的原则,对有害电池收取污染治理费,从而逐步减少有害电池的生产。另一方面,加强废电池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,推行垃圾分类收集,尽早建立废电池综合回收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