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石家庄废品价格,一降再降破烂王,生活都是问题 |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 发表时间:2014-5-5 14:15:15 点击:3727 |
|
“废品市场”收不上废品 得知记者身份后,之前的妇女有些警惕。她称,因为郊区废品较少,市区内的废品很难运到这里,她已经两天没收到任何废品了。 在她身后零零散散堆放着一些废旧金属,她的父亲正在将好铁与破铁分开。她告诉记者,几年前,她每天都能收3吨左右的废铁,从白天忙到晚上。因常年分拣废旧金属,年仅30多岁的她,双手粗糙厚实,脸色呈铁锈的红褐色。“以前一天二三百,现在几十块钱,仅够糊口的。”她自嘲着说,“辞职,不干了!” 以前她每天能卖出3吨废铁,院里根本没有库存。但现在钢厂效益差,她的废铁无人收购,考虑到一年2万元的租费,她打算去转行工地打工。 踩着泥泞的路,向胡同深处走去,邯郸的李延芳正坐在板凳上将编织袋叠齐。她头上绑着一块手巾。编织袋里不是化肥就是农药,颇有经验的李延芳说沾染上会“谢顶”。李延芳收废品已有十多年。在她记忆里,那时卖塑料瓶的都要排队等上秤,讨价还价声、吆喝声不绝于耳,二十多家废品站传出的声音几乎“淹没”小小的“废品村”。年后回来,她发现没人来卖旧塑料了,苦等一星期后,她决定转收编织袋。“这边是郊区,村子里种地,剩袋子比较多。” 附近曹国正和妻子正在整理院内的废纸板,院内空地上散落着一些旧报纸和杂志。“那些破纸不要了。”曹先生一边说,一边十分娴熟地将一个木纸盒拆开,简单折叠后放在纸堆上,他妻子正在废纸堆里寻找品相较好的旧纸盒,把找到的纸盒扔到曹先生面前。“处理完这两吨纸板我们回老家了。”对于回重庆云阳县老家,曹国正显得十分期待。十多年前他们来到废品村,亲身体验了这个行业从兴盛到衰败。谈到离开,曹国正叹了一口气。“打算先回重庆呆几天,然后再找地方打工。”曹国正说,因为工作,他和妻子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重庆。他们的劳累给读书的儿子提供安稳的生活,现在他们的孩子已在华中农业大学毕业,曹先生夫妻二人现在可以停止奔波了。提到儿子,夫妻俩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。 记者在“废品村”里呆了3个小时,期间仅一辆货车运来些旧钢材“热闹”了一会儿,胡同里听到最多的依然是雨声。 “破烂王”成了他的兼职 贾国青来自山东,收废品10多年。4月17日凌晨5时多,老贾顶着星星从南二环的一间低矮平房里出来,他要在天亮前蹬三轮赶到市区。9时,家住河北路桥宿舍的王春兰老人遛弯回家,贾国青摇着拨浪鼓从槐北路上骑过。“收破烂的,收破烂的。”王春兰喊住蹬三轮的贾国青,称家里攒了不少废品。“今年你们收破烂的怎么都不见了,家里废品已1个月没卖了。” 来到王春兰家,10多个空饮料瓶东倒西歪地塞在旧纸箱内,一摞旧报纸堆放在过道。王春兰称,废品堆着占位置又碍眼,考虑到空瓶子、旧纸板卖不了多少钱,她都打算直接丢垃圾箱。王春兰的废品只卖了5元钱,却装满一编织袋,贾国青打算先将废品卖到回收站。 在往裕华东路和平安南大街交叉口处的废品回收站前,记者碰到骑着自行车前来卖旧报纸的60多岁的陈玉荣。“以前收废品的常在小区内晃荡,现在越来越少,好几天都碰不到一个。”老人说,由于等不到收废品的,又想多卖点钱,所以亲自来废品收购站。 “2008年那会儿,旧报纸收购价1块,转手就挣3毛,卖的人也多。现在报纸四毛五一斤,转手才挣一毛钱,年轻人看不上这点钱,有些老年人直接卖到回收站。”老贾叹气说,现在废纸板购价每斤2毛5,档次好点的3毛钱,他卖到收购站每斤挣1毛钱,装满一三轮车也就挣10元钱。 19时,老贾走出废品回收站,从上衣口袋里掏出30元钱在记者面前晃了晃,这是他奔波一整天的工资。老贾说,明天他准备去工地上班,一天能赚一百,那才是他的“主业”,收废品现在是“兼职”。 她从田里来又回田里去 4月17日12时,在大经街与光明路交口西100米,路边停靠着三辆人力三轮车,车前方挂着“回收废品”的牌子,车上除几块废纸板外,并无其他废品。“收废品不好干,不少人都转行了。”王芳来自河南驻马店,收废品七八年。她独自一人坐在路旁小摊吃着5元一碗的刀削面,刀削面店主是她的老乡,给的量大。王芳称,10年前她从老家来到石家庄,当时废品行业十分火爆,不少农民像她一样离开土地,开始从“垃圾堆里掘金”,在城市边缘蜗居。“那会儿一天能挣70多块,比种地强。”王芳说,当年农闲时,家乡许多农民都来到城市收废品。但好景不长,2008年后,废品回收价格持续下跌,无论收还是卖都不好做。现在一天能挣30块左右。”她慨叹,十年前同村出来收废品的有50多人,后因废品价格持续下跌,大家挣得少,纷纷无奈转行,有人去工地打工,有人回老家种田,现在只有她和另外两人。 面店老板自称与王芳是同村人,也曾收废品,2009年见效益不好,转行做刀削面。“蹬三轮车跑一整天也挣不几个钱,孩子读书需要钱,我就转行做刀削面,老乡都来我这儿吃午饭。”老板感慨,自己是看着收废品的老乡一个个离开的。 再过一个月王芳便要回家收麦,在这之前她打算把三轮车卖掉,“不打算再收废品了,工地打工都比这挣得多。” 数据 两年废品回收人员减少了5000多人 根据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统计,2011年拥有“营业执照”的回收站共有826家,登记在册的废品回收人员有8000多人,2013年底,这个数字锐减为:拥有“营业执照”的回收站有634家,废品回收人员为3000多人。 石家庄市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称,如果算上未有登记的“散兵游勇”式的回收人员,2011年与2013年之间相差的数据将更大。 |
|
|
|
|
|
|
 |
|